为丰富早餐生活,中午自己动手磨了5斤大米,做成近9斤米团子
2025-01-06 10:09:23 阅客
上午,老太用秤称了5斤大米,放入脸盆中加水浸泡一个小时。吃完午饭后,她拿到邻居家用打米机(类似豆浆机)将米打成糊状,再倒进柴灶上的锅里,小火慢慢加热,锅铲不停地搅拌翻动以防粘锅。
锅中米糊经过6到8分钟的烹煮逐渐变成米团。在此过程中,需要放少许菜籽油以防止粘锅,同时必须保持灶火小而稳。米团在锅中要不断翻动,否则容易糊底。当米团完全煮熟后,便铲出放入脸盆中,开始用手揉成一个个小米果丸,我们当地称之为“米团子”。
我和老太两个人花了近1个小时,才把这一大块米团揉成许多大小均匀的小团子。
揉好的“米团子”形状可爱,如上图所示。接着,把这些小团子放入电饭煲里蒸熟。蒸好后,冷却片刻,将它们用保鲜袋按适量分装好,再放入冰箱冷冻保存,随吃随取,方便又卫生。
那么5斤大米能做多少斤“米团子”呢?家属用秤一称,刚好是8.5斤,每斤大米能做出1.7斤团子。按照市场价格来看,外面每斤“米团子”要卖6元,而自己制作的又干净又实惠,吃得更放心。
从经济角度来看,自制“米团子”不仅节省开支,还体现了家庭的一种朴素与节俭精神。
小时候,父母常说一句谚语:“有米莫放石子磨,一天吃了三天量。”意思是,旧时粮食短缺,一斤大米够一个人吃两餐,但如果用大米磨成“米团子”,一斤反而只够一个人吃一餐。这话在当时强调的是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今天,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像这样的传统食品依旧在一些小城市和农村得以传承,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在大城市,这种“米团丸”却很少见到,成为珍贵的乡土美味也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