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价比秦PLUS还大,宝骏享境标配智驾,为何却总热不起来?
2025-04-09 17:51:51 阅读天下
中国汽车圈最近又冒出一个新话题,跟饭桌上的大盘鸡一样香。这次轮到了宝骏享境出招。说起宝骏,可能不少人脑子里还停留在“性价比高、造型朴实”的印象,但它这次带着点“不服输”的气势杀回来了。不吭不响地憋了几个月,全新车型宝骏享境终于亮相,预售也悄咪咪开了,价格一出来,大家伙都不禁挑了挑眉。
四个配置版本,价格拉在十三万多到十五万多这档,一台中大型车开出这样的价,怎么说呢,就像你去饭馆点了个硬菜,结果一看菜单发现比小炒肉还便宜。按现在车市动辄十八九万、二十万打底的趋势来看,这个价格确实不算高调。可问题也就来了:宝骏真能靠这波逆袭翻盘么?
车身三围数据,直接甩了一下小米SU7的尺码。5005毫米的车长,1900毫米的宽度,再加上轴距拉到了2900毫米,不少网友看了直呼“这家轿,快赶上行政级车的体格了”。别的不说,单是那风阻系数0.198Cd,光看这数字都觉得滑得像秋冬里的一块肥皂。风阻做得这么低,说明在造型和空气动力学上下了大功夫,不能说是闭着眼抄作业,最起码是精心琢磨过的。
可别以为宝骏只是换个大个儿壳子出来溜溜圈。这次还把灵眸智驾3.0系统给安排上了,说是全系标配。纯视觉的感知方案,没有激光雷达那点事儿,但也不含糊,什么自动泊车、全场景领航辅助这些都一应俱全。厂家的话说得溜:“新手也能秒变老司机。”这句话乍一听有点像卖保险的套路,但站在科技发展角度来看,倒也不是胡说八道。
不过理性来看,智驾系统虽好,终归不是万能的。这类纯视觉方案,说白了就跟一个靠眼神识别路况的司机一样,晴天还好,雨雪天一到,反应就容易迟钝。和小鹏、蔚来、理想那套视觉加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全副武装的系统比起来,确实还是略逊一筹。
宝骏这次的策略可以说是“瞄着高端打低价”,有点像街头巷尾的苍蝇馆子,味道好,分量足,但门脸儿实在不起眼。这个“高端五菱”的自我定位,说轻了是想在新能源市场里挤出一条血路,说重了就是想跳脱出老一辈心目中“平价代步工具”的形象。可现实却一再提醒我们,改变认知比改款车型还难。
从五菱走出来的宝骏,明明是一家人,却总像是不太能坐一块吃饭的亲戚。五菱靠宏光MINI一战封神,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反观宝骏,虽然常年也有新品推出,但总是“热乎不到一锅里”。这次享境推出,看似是找准了切口,中大型轿车这个区间,正好是比亚迪、吉利、长安一众品牌鏖战的主战场。你方唱罢我登场,宝骏能不能分得一杯羹,谁也不敢拍胸脯。
其实你细细琢磨下这款车,它不是靠花里胡哨的设计吸引人。整体风格偏沉稳,线条简洁但不单调,没有刻意追求那种“年轻化”的标配大嘴、犀利眼灯。而是更像那种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外表低调内里藏着点讲究。内饰方面也下了点功夫,空间利用算是做到了极致,主打一个“家用宽敞”。
不过,也有不少车友看了配置表后皱了皱眉:同价位的插混车型比比皆是,有些配置还更厚道。比如车机系统的流畅度,智能语音识别的灵敏程度,以及续航和能耗表现,这些在实际用车过程中都是真刀真枪的“刚需”。宝骏享境如果真想在这场混战里突围出来,就得在这些“细水长流”的体验上下足功夫,不能光靠“预售价亲民”这张牌。
说到底,当前的车市已经不再是你推出新车就能收获关注的年代了。光靠一纸宣传稿是唤不起消费者的激情的,大家买车越来越像是买手机——对性能、配置、外观、售后了如指掌,个个都是小专家。享境能不能脱颖而出,不仅要看它自身素质够不够硬,也得看后续服务、实际驾驶体验能不能打动人心。
更重要的是,在智能驾驶愈发普及的背景下,安全与稳定显得格外重要。不少人对智驾心存疑虑,这不是多事,而是真实需求。去年特斯拉在海外多起“自动驾驶状态下”事故仍让人心有余悸。技术虽新,但责任归属问题仍悬而未解。所以,消费者对所谓“高阶智驾”的信心,还需要用时间和实打实的数据来证明,而不是一句“新手秒变老司机”的广告词。
再回头看宝骏享境的定价区间,它其实卡在一个挺尴尬的位置:上有强敌如小米SU7、深蓝SL03,下有实惠型的秦PLUS和零跑C01。这种局势,就像你在大排档点了一盘油焖大虾,左右看都是手抓小龙虾和海鲜大拼盘,不比味道光比摆盘,眼前就输了一筹。
不过宝骏这次明显是有备而来。从尺寸到风阻,从智能系统到定价策略,处处都在往实用和家庭市场靠。如今中国家庭买车早就不只是为了代步,更多是看重那一份“面子”与“里子”的平衡。而享境的定位,似乎就是奔着“开着舒服、买着实惠”的方向去的,至于能不能达成,那得消费者来检验。
眼前的这场较量,才刚拉开帷幕。宝骏这一次是厚积薄发,还是雷声大雨点小,接下来的市场反应,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反馈,比任何宣传都管用。毕竟,消费者的钱袋子可比任何测评机构都要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