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面条对“胰岛”不好?提醒:若想降血糖,平时少吃5种食物
2024-12-09 09:51:46 阅客
医生常常面对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的血糖升高了?我已经在控制饮食了啊。”尤其是在建议糖尿病患者减少面食摄入时,许多人感到困惑,“面条不是我们的传统主食吗?怎么会有害健康?”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都表明,饮食的细微之处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胰岛是调节血糖的重要器官。虽然不可见,却直接影响血糖水平的波动。在中医的视角中,胰岛功能的失调被视为脾虚湿盛的问题:脾作为“后天之本”,若脾气受损,湿浊生内,就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现代研究也指出,过多摄入面条等高碳水食物,会增加胰岛的负担,导致血糖波动加剧,甚至引发胰岛素抵抗。中医认为,食物和身体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密切。精制主食如面条、馒头倾向于“湿热”,长期过量摄入会引发脾胃失调,影响血糖控制。

中医强调,饮食应注重“健脾燥湿”,避免湿浊内生。糖尿病患者在控糖中应重视食疗的作用。有人可能会问,糖尿病患者难道真的不能吃主食吗?实际上,完全不吃主食并不可取,因为主食是能量的主要来源。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品种和恰当的食用方式。

以面条为例,传统手工制面和现代速煮面在加工上存在差异。手工面保留了一些膳食纤维,对血糖影响较小,而速煮面因淀粉糊化,升糖速度更快。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多样化地选择粗粮主食是一种理想的策略。

不仅仅是面条,饮食中的许多细节都可能增加胰岛的压力。比如,常吃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会形成“内热”,恶化胰岛功能。中医认为,甜食“助湿生热”,油炸食物则“化燥伤阴”,都不利于脾胃的平衡。

因此,控制高糖食品如含糖饮料、甜点以及油炸食品的摄入,减少西式快餐和精细米面的比重,是糖尿病饮食管理的基本原则。在避免有害食物的同时,选择有益的食材也很重要。

中医提倡“药食同源”,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食材如薏米、山药和红豆可以适当加入糖尿病患者的膳食中。此外,低升糖指数的全谷类主食如糙米、燕麦和荞麦有助于平稳血糖波动。现代研究证实,这些粗粮富含膳食纤维,能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速度。

糖尿病患者无须完全戒掉美食,只需学会如何与食物和谐相处,享受味觉的同时也能保持健康,管理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