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类仿制药,即使已过一致性评价,也建议你选原研药!

2025-02-11 14:52:48   阅客

有时候,人生就像一盒盲目购买的药品盲盒。你以为自己买的是“同款”,结果吃下去才发现,嗯,味道有些差异。

这5类仿制药,即使已过一致性评价,也建议你选原研药!

它们的目标是尽可能复刻原研药,确保成分、剂量和效果与原药相似。但无论如何努力,有些东西始终无法复制——就像你在家里做饭,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出餐厅大厨的味道。

你可能听过官方说法:只要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就和原研药“等效”。但“等效”并不等于“完全一致”!

原研药是最初研发的药物,经过十几二十年的临床实验,投入数十亿美元才得以上市。它的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反复打磨,从分子结构、制剂工艺,到溶出曲线、稳定性研究,堪称制药界的巅峰之作。

这5类仿制药,即使已过一致性评价,也建议你选原研药!

而仿制药则是在原研药专利过期后,其他厂商依据公开数据和配方尽力模仿的版本。它需要证明自己在体内的吸收、代谢、排泄等方面与原研药相似(即“生物等效性”),但这仅是最低标准——也就是说,它能做到“差不多”,但不等于“完全一致”。

1. 辅料不同:就像做红烧肉,酱油、糖、火候相同,但换个锅,味道也可能大不相同。

2. 制剂工艺不同:一些药物的核心技术在于加工工艺,比如缓释片、微球制剂,仿制药可能无法做到100%复刻。

3. 杂质谱不同:原研药经历了长期优化,杂质控制极为严格,而仿制药在这方面可能有所差距。

这5类仿制药,即使已过一致性评价,也建议你选原研药!

4. 稳定性不同:原研药的生产工艺和储存条件经过严密测试,而仿制药在极端情况下可能表现不稳定。

例如,癫痫患者最怕的是什么?不是别人异样的目光,也不是吃药带来的不便,而是——无法控制的发作。

这5类仿制药,即使已过一致性评价,也建议你选原研药!

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窗口极为狭窄,换句话说,剂量稍多可能引发严重副作用,稍少则可能无法控制病情。

有研究表明,即使仿制药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其血药浓度波动可能比原研药大。癫痫患者对剂量极其敏感,哪怕微小的差异,也可能直接影响病情控制。

有一个真实案例:一位癫痫患者长期服用某原研抗癫痫药,病情控制良好。后来因为价格原因,换用了仿制药。

结果,仅仅几个月后,癫痫发作频率增加,复查发现血药浓度波动明显,最终不得不更换回原研药。

这5类仿制药,即使已过一致性评价,也建议你选原研药!

许多抗抑郁药,像是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需要在体内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才能产生疗效。

仿制药的吸收率稍有不同,可能导致药效不稳定,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失眠或焦虑加重等问题。

这5类仿制药,即使已过一致性评价,也建议你选原研药!

如果你习惯了某款药物,突然换成了仿制药,身体可能需要重新适应,甚至可能引发撤药反应,比如头晕、恶心、焦虑加重等。

这可不是换洗发水那么简单——换错了,可能直接影响情绪的稳定。

比如缓释片、控释片、微球制剂,它们的关键在于如何让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从而减少副作用、延长药效。

但仿制药往往难以精准复刻,尽管整体吸收率可能差不多,释放速度却可能不同,导致药效波动。

这5类仿制药,即使已过一致性评价,也建议你选原研药!

举个例子,某些降压药的缓释片,原研药可能能稳定控制24小时的血压,但仿制药可能早上有效,下午却血压飙升,这对心血管患者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对于器官移植患者来说,免疫抑制剂是最不能随便更换的药物!

这5类仿制药,即使已过一致性评价,也建议你选原研药!

移植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身体排斥新器官。

这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必须精准控制,稍有波动就可能引发排斥反应。

研究发现,仿制免疫抑制剂,尽管通过了一致性评价,个体间的血药浓度波动仍比原研药大。

一些患者换用了仿制药后,出现了排斥现象,甚至导致移植失败。

这5类仿制药,即使已过一致性评价,也建议你选原研药!

许多靶向药物,如EGFR抑制剂、ALK抑制剂,对血药浓度有极高要求。

这5类仿制药,即使已过一致性评价,也建议你选原研药!

《中国器官移植免疫抑制治疗指南(2019版)》——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责任编辑:吴玉蓉 K1365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相关内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