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春鲜抢先尝,莼菜开采美味正当时,价格如何让人好奇!
2025-04-02 16:39:34 阅读天下
春天的脚步总是悄然而至,不知不觉间,大地回暖,万物复苏,各种时令美食也悄然登场。就在最近,苏州的“水八仙”之一,有着“水中碧螺春”美誉的莼菜迎来了开采季,成为餐桌上一道不可多得的春日美味。
走进苏州东山,湖水清澈见底,一片片莼菜浮于水面,如同铺展的小荷叶,透着盎然生机。然而,看似轻盈飘逸的莼菜,却有着“好吃不好采”的特点。莼菜生长在水下,采摘工人需要趴在特制的菱桶里,双手划水,缓缓向前,然后精准地伸手一掐,将嫩芽摘下。看似简单,实则十分考验技巧。莼菜表面的胶质物十分滑腻,稍有不慎,手指就会从它身上滑过去,只有经验丰富的“老手”才能稳准狠地摘下完整的嫩叶。
与碧螺春一样,莼菜的品质同样讲究“一芽一叶”。其中,刚刚冒出的嫩芽最为珍贵,被视为上品,而莼菜分泌的透明胶质更是其营养的关键所在。苏州东山的莼菜生产企业表示,今年的开采期比去年略晚三四天,目前市场价格稳定,每斤大概在三十到三十五元。刚开采的莼菜口感相对略显稚嫩,胶质含量不算丰富,真正达到最佳风味的时间要等到清明前后。
翻开古籍,莼菜的身影早已被文人墨客记录下来。《诗经》中便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茆”的记载,这里的“茆”指的正是莼菜。《齐民要术》更是将莼菜推崇为“诸菜之中,莼为第一”。到了明代,太湖莼菜成为宫廷贡品,而清代康熙皇帝更是对其赞不绝口。史书记载,康熙帝六次南巡,每每品尝太湖莼菜,便忍不住称其为“天下第一佳珍”,甚至曾命人将莼菜移植到京城的畅春园,想要在北方也能享受到这道江南的鲜美。
说到莼菜,就不得不提晋代的“莼鲈之思”。彼时,吴地才子张翰在京城做官,某日秋风起,他忽然想起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顿时思乡心切,竟毅然辞官归乡。这个故事流传千年,成为文人向往江南生活的典型意象。如今,时代变迁,交通便利,天南地北的美食早已打破地域界限,但莼菜依旧是苏州人心头难以割舍的春日念想。
刚刚采摘的莼菜,浑身裹着一层晶莹剔透的胶质,宛如玉石般透亮,入口柔滑,鲜嫩无比,最适合用来煮汤。苏州人爱用莼菜做莼羹,或搭配塘片,或与昂刺鱼一同熬煮,每一口都带着湖水的清甜,鲜得直叫人眯起眼睛感叹:“这才是春天的味道啊!”
莼菜的采摘期可持续到十月,但最鲜嫩可口的时节却集中在三月中下旬至六月初。每年这个时候,新上市的莼菜主要产自苏州本地,尤其以东山太湖一带最为优质。人们喜欢在春天品尝莼菜,一方面是因为它的独特风味,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迎接春天的仪式感。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提高,莼菜的营养价值也得到了更多认可。其胶质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清热解毒、抑菌等功效。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一碗热腾腾的莼菜羹不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像是一种温润的抚慰,仿佛能将日常的疲惫一扫而空。
苏州的春天,总是与美食密不可分。从碧螺春的茶香,到太湖三白的鲜美,再到莼菜的丝滑,每一种食材都承载着江南水乡独有的灵气与韵味。或许,这正是江南美食的魅力所在——它们不仅仅是味蕾上的满足,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生活方式的表达。
春天已经到来,而一碗莼菜羹,正是属于这个季节最温柔的馈赠。不知道你是否已经品尝到今年的第一口莼菜?又或者,你最喜欢的吃法是什么?不妨在评论区聊聊,让这份春日的味道,在文字间流转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