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手术麻醉有多难?神经损伤风险高,医生咋应对?

2025-04-25 09:52:08   阅读天下

糖尿病现在有多严重?全球3.28亿人得这病,专家说,到2035年可能飙到5.92亿!这数字听着就吓人,糖尿病可不是闹着玩的,拖久了还会伤神经,让人手脚麻木、疼痛。更麻烦的是,糖尿病患者做手术时,麻醉这关不好过,医生得格外小心。

糖尿病患者手术麻醉有多难?神经损伤风险高,医生咋应对?

这病是怎么回事?简单说,糖尿病是因为血糖长期高,身体扛不住了。高血糖会搞乱身体里的血管和神经,尤其是小血管,血流不顺,神经就缺氧。时间一长,神经受损,患者就可能感觉不到脚底的刺痛,或者手脚像被电了一样难受。这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简称DPN。现在10%的糖尿病患者已经有这症状,30%的人神经已经悄悄受损。病拖得越久,问题越严重,50%的老病号都逃不过。

糖尿病患者手术麻醉有多难?神经损伤风险高,医生咋应对?

DPN有多麻烦?数据告诉你:到2040年,全球至少6000万人会因为糖尿病伤了神经。这不光是疼的问题,生活质量直接下降。走路不稳,拿东西发抖,严重时连觉都睡不好。更别说,这种病人做手术的风险比普通人高一倍。为什么?因为他们的身体状态差,伤口愈合慢,还容易感染。

糖尿病患者手术麻醉有多难?神经损伤风险高,医生咋应对?

说到手术,麻醉是个大难题。糖尿病患者做手术,比如修血管、接瘘管,麻醉医生得想办法让患者不疼,还要避免并发症。过去常用阿片类药止痛,但这药对糖尿病患者不友好,容易让血糖更乱。现在医生更爱用神经阻滞技术,简单说,就是用药“封锁”痛感神经,既止痛又减少副作用。可对DPN患者,这技术用起来得更小心。

糖尿病患者手术麻醉有多难?神经损伤风险高,医生咋应对?

为什么DPN患者用神经阻滞这么复杂?因为他们的神经已经不像正常人那么“听话”了。正常人的神经用电刺激就能找到位置,药打进去效果也好。可DPN患者的神经反应慢,医生得用更高的电刺激才能找到目标神经。研究发现,正常人用0.26毫安的电流就够,DPN患者可能要0.3到0.5毫安,甚至1.9毫安!这差别大了,医生稍不注意,可能药打偏了,麻醉效果不好,或者伤到神经。

糖尿病患者手术麻醉有多难?神经损伤风险高,医生咋应对?

更棘手的是,DPN患者的神经对麻醉药特别敏感。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做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高达96%,比普通人的87%还高。听起来是好事,但也有隐患。他们的神经太敏感,低剂量的麻醉药就能起效,可剂量稍高,就可能伤神经。比如,实验发现,糖尿病大鼠用0.9%的利多卡因就能达到正常大鼠1.4%的效果。这说明,医生得把药量算得特别准,既要止痛,又不能让神经“受伤”。

糖尿病患者手术麻醉有多难?神经损伤风险高,医生咋应对?

说到神经受伤,这事可不简单。糖尿病患者的神经本身就脆弱,像被高血糖“泡”坏了,麻醉药再一刺激,可能雪上加霜。研究发现,用高浓度利多卡因,比如4%,糖尿病大鼠的神经损伤比正常大鼠严重得多。2%的浓度也可能让神经轴突和髓鞘受损。好在临床上,这种严重损伤不常见。567名接受神经阻滞的患者中,只有2人出现新问题,数据太少,还不能下结论。

糖尿病患者手术麻醉有多难?神经损伤风险高,医生咋应对?

感染也是个大麻烦。糖尿病患者做手术后,如果用导管止痛,感染风险比普通人高。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用导管后,细菌容易在导管周围“安家”。有学者专门查了747例患者,10%的人导管周围有细菌,糖尿病患者尤其明显。这是因为他们的免疫力差,血糖高让细菌更容易“撒野”。

糖尿病患者手术麻醉有多难?神经损伤风险高,医生咋应对?

那医生怎么办?现在超声技术帮了大忙。过去全靠电刺激找神经,DPN患者反应慢,医生不好判断。现在超声能直接“看”到神经,定位更准,安全性也高。研究还建议,医生可以用低浓度麻醉药,或者加点保护剂,比如p38抑制剂,降低神经损伤风险。总之,少用药、用好药,才能让患者少遭罪。

糖尿病患者手术麻醉有多难?神经损伤风险高,医生咋应对?

这事跟咱们普通人有啥关系?糖尿病可不只是老年病,现在年轻人得这病的也越来越多。生活压力大、吃得油腻、运动少,血糖悄悄就高了。DPN的危害告诉我们,管好血糖是大事,不然小毛病拖成大问题,吃亏的是自己。就像家里水管漏水,及时修好没事,拖久了整个房子都泡坏了。

糖尿病患者手术麻醉有多难?神经损伤风险高,医生咋应对?

中国在糖尿病防控上其实干了不少实事。全国建了糖尿病管理中心,社区医院也能查血糖、开药。国家还推健康生活方式,鼓励大家少吃甜食、多运动。这些措施让不少人早发现、早治疗,少走了弯路。国际上,中国也分享经验,帮其他国家一起应对糖尿病难题。这不光是救人,更是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担当。

责任编辑:吴玉蓉 K1365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相关内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