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烧饼一口酥脆满嘴香,家乡味道藏不住,你吃过没?
2025-09-05 18:15:35 阅读天下
高青这地方,名字听起来就有点故事。它是从高苑县和青城县合并来的,历史底子厚实。烧饼在这儿可不是随便做的美食,而是正儿八经的非遗项目。当地人管它叫“鞋底烧饼”,也有人喊“抓髻子烧饼”或者“牛舌头烧饼”,名字多得让人挑花眼。2019年,这烧饼被列入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只是因为好吃,更因为它背后藏着几代人的手艺和回忆。
要说高青烧饼的灵魂,得去青城文昌阁西边的吕氏吊炉烧饼店瞧瞧。这家老店名气大,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央视国际网站都报道过。店里老师傅每天忙活,炉子烧得旺,烤出来的烧饼金光闪闪,香气扑鼻。来吃的人络绎不绝,有本地人,也有外地游客,大家都冲着这口正宗来的。
做这烧饼,手艺得讲究。先得挑精制面粉,掺上老酵母,发酵到面团软得恰到好处。揉面是个体力活,得反复揉到面团筋道又不粘手。接着,把面团分成小块,搓成长条,两头微微翘起,中间细细的,像个小扁担。撒上满满的芝麻,送进吊炉里烤,火候得拿捏得准。烤好的烧饼,外皮脆得能听见“咔嚓”声,里面却软乎乎的,咬一口,芝麻和麻汁的香味直接冲进鼻子,满足得不得了。
我有次去高青出差,同事非拉着我去吃这烧饼,说是“不吃等于白来”。我们找了家路边小店,招牌上写着“淄博非遗”“青城老字号”。店里老师傅忙得满头汗,手脚麻利地从炉子里取出金黄的烧饼。我们点了十来个烧饼,配上豆腐脑和茶叶蛋,坐下就开吃。那烧饼一咬,脆得掉渣,麻汁香得让人停不下来。我一口气吃了仨,同事笑我:“你这吃法,回去得想念好几天!”
高青烧饼好吃,不只是因为手艺。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像个老朋友,带着家乡的温度。很多人小时候吃过这烧饼,长大后走多远,闻到那股芝麻香,准能想起家门口的街巷。烧饼的形状、烤制的炉子,甚至那股香味,都是高青人生活的一部分,带着浓浓的乡情。
这烧饼还有个特点,便宜又实惠。一家三口吃顿早饭,十来块钱就能搞定,烧饼、豆腐脑、咸菜,管饱又管够。2018年统计,高青县的吊炉烧饼店有近百家,每年卖出的烧饼能有上百万个,够吓人吧?这些小店不光养活了手艺人,还让外地人认识了高青的味道。
说到传承,高青烧饼可不只是吃饱肚子的事儿。老师傅们守着老手艺,年轻人也开始接手,有的还在抖音上直播做烧饼,吸引了不少外地粉丝。2023年,高青县还办了烧饼文化节,游客能现场看师傅烤烧饼,学两手,回家也能试试。这不光是推广美食,也是让更多人知道高青的文化。
吃烧饼的时候,配点啥也是一门学问。豆腐脑滑嫩,五香茶叶蛋一口下去满嘴香,咸菜脆爽开胃,搭在一起,简直绝了。有的店还提供辣酱或者甜酱,喜欢啥口味自己挑。每次吃完,我都觉得这不只是填肚子,更像在享受一种慢下来的生活。
高青烧饼的魅力,还在于它接地气。不管你是城里人还是村里人,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人,坐下来吃个烧饼,聊两句家常,感觉世界都简单了。这烧饼不挑人,谁吃都能找到点共鸣。有人说,吃着烧饼就想起小时候跟爷爷去集市,有人说这是出远门前一定要吃的家乡味。
这烧饼背后,还有不少故事。比如,老师傅们说,以前烤烧饼的炉子是用泥巴和砖砌的,火候全凭经验。现在虽然有了电炉,但味道还是那个味道,没变过。有的店还保持老传统,用炭火烤,芝麻香味更浓。2024年,高青县旅游局还推了条“烧饼美食路线”,专门带游客去老店吃烧饼,体验非遗文化。
现在高青烧饼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外地人慕名而来。有的游客专门开车几小时,就为买几个正宗烧饼带回家。还有人网上订,快递到家,虽然味道稍微差了点,但那份乡愁一点没少。2025年,高青县还计划把烧饼推到更多城市,让全国人都能尝尝这口山东味儿。
这烧饼的故事,还没到头。你觉得它是种美食,还是种情怀?下次去高青,你会先奔哪家店?说说看,咱们一起聊聊这烧饼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