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丧夫丧子债台高筑,女儿冷眼旁观,梁天却成她依靠
2025-06-24 16:20:30 阅读天下
1979年,茅盾在文代会上点名表扬了一篇小说,说它是文坛的亮点。那一刻,作者谌容的名字开始被人记住。可谁也没想到,她真正火遍全国的,是第二年发表的《人到中年》。这篇小说一出,就像一颗炸弹,炸开了文坛的平静,直接被改编成电视剧,家喻户晓。谌容的名字,成了那个年代的文学招牌。
可人生哪有只走上坡路的时候?谌容的日子,看似风光,实则波折不断。她出生在1930年代的湖北,家里父母是知识分子,日子本来挺好。可她刚出生没多久,麻烦就来了。一岁时,她得了小儿肺炎,差点没挺过去,幸亏老中医妙手回春。还没喘口气,国家局势就乱了,她家所在的湖北沦陷了。两岁不到,她跟着父母颠沛流离,逃到四川。七岁那年,更惊险,防空洞还没来得及钻进去,危险就擦着她过去了,幸好家人护着她。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几年。从四川到重庆,再到北京,又回重庆,谌容小小年纪,跟着父母四处奔波。到了15岁,局势终于稳定了些,她决定靠自己养活自己。在重庆一家出版社当起了售货员。没人买书的时候,她就站在那儿看书,常常忘了自己是干啥的。她的好字迹被编辑部看中,阴差阳错成了编辑。白天发稿子,晚上记广播新闻,闲下来还自学俄语和高中的课本。这股子拼劲,让她19岁考上了北京俄文专修学校,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外国语大学。
大学毕业后,谌容进了央视,日子看着要好了。可没过多久,又一场风波把她分配到了农村。干农活对她来说完全陌生,但她没抱怨,农活之余还在看书、写东西。到了1975年,她开始认真创作,五年后,《人到中年》让她一举成名。那一刻,她终于圆了自己的文学梦,事业顺风顺水。可家里的事,却让她操碎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