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是怎么掉头的?对比国外的方式,中国高铁掉头更先进?(2)
2025-01-06 10:09:05 阅客
动车组的设计核心在于采用“分散式动力”,即将牵引装置安装在每节车厢下,使其既具动力牵引能力,又能搭载乘客。列车将带动力的车厢称为“动车”,而不带动力的车厢则称为“拖车”。一组列车至少在两端设置司机室。列车在到达终点或中途需要换向时,无需再调转方向,只要司机从一端的司机室移步到另一端开始操作即可完成换向。这种方式彻底摆脱了传统调头方式的复杂限制。
目前,中国高铁的调头方式正是继承并发展自动车组技术。与传统动车组相比,高铁全车具备动力牵引能力,调头更高效,而这一领域的技术正逐渐成为中国高铁领跑全球的重要优势。那么,国外的高铁调头方式和我国相比,真的落后吗?
有些人认为,外国高铁在调头时仍需使用灯泡线、三角线或大转盘等设备,这实际上是片面之词。这些调头方式主要存在于部分地区的老旧线路或特定车站,并不代表外国高铁的普遍水平。类似的调头设施在我国一些老旧火车站点也仍被采用。
而“双车头调头方式是中国原创”的说法则缺乏依据。早在1903年,德国就研制出一列拥有双车头设计的电力动车组,这辆车由四节动车和两节拖车组成。换句话说,双车头模式并非中国特有,而是发源于国外的常规技术。
20世纪60年代,日本、德国和法国率先研发出高铁技术,成为全球轨道交通的先驱。后来,为了追赶世界轨道交通的步伐,中国引进了德国、日本的高铁技术,并结合自身需求进行优化和改良,比如车头设计、车厢性能等。因此,今天中国高铁的成就得益于科技人员的智慧和对外国技术的成功消化吸收。
不能否认,中国高铁凭借其技术优势和运营效率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在评价其发展方式时,仍需保持平实和理性的态度。正如古语所言,“满招损,谦受益”,我们既要肯定本国科技人员的成就,也要认识到,当前许多进步是站在全球科技合作和借鉴的基础上的,继续保持谦虚、创新的姿态,才是推动中国高铁技术持续进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