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hui

5毛钱一公里的无人车,如何跑到6亿美元融资?

2025-10-24 10:15:48   中华网财经

5毛钱一公里的无人车,如何跑到6亿美元融资?

文丨罗曾

2025年10月23日,全球最大的L4级无人城配(RoboVan)解决方案提供商——新石器公司(Neolix)宣布完成逾6亿美元D轮融资,创下中国自动驾驶领域最大的一笔私募融资,也是今年内中国私募领域最大的融资之一。

本轮由阿联酋磊石资本领投,高成投资、信宸资本、鼎晖VGC、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及某大型互联网公司等联合投资,老股东云启资本持续加注。

谈及融资背景,新石器首席财务官李子夷称:“我们在今年的上半年已经实现了连续的单月盈利,预计明年就能实现全面的盈利。”但他强调,此轮融资旨在为行业“从1到10乃至100的超快速增长阶段”储备弹药,资金将用于算法研发、产品线扩展与全球服务网络建设。

尽管今年来,无人配送车赛道融资升温,但这笔高额融资仍然引发行业关注。这家率先实现无人配送车万辆级交付的公司,获得资本青睐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其发展轨迹又折射出无人配送行业怎样的现状与未来?

从“孤零零”到“赛道成立”,无人配送迎来拐点

“2018年刚进入该领域时,我们是孤零零地进入了一个无人的领域。”新石器创始人兼CEO余恩源在媒体沟通会上坦言。

余恩源回忆道:“最初什么是无人车,谁是新石器,我要给别人解释两个小时,然后别人‘哦,没听懂’,走了。所以在赛道最早的玩家面临最大的一个BUG是别人不知道你是谁,你不把它造出来,让大家看到,并且把它铺满大街,没有人会认识你。”而这种认知困境伴随着技术、供应链、政府治理等多重挑战。

而如今,七年过去,余恩源表示:“我们看到许多投资人在关注这个行业,代表这个赛道正式成为一个光明而且宽阔的赛道。”

在他看来,无人配送正在经历一个关键“拐点”:从过去的研发、测试、示范阶段,正式进入“规模化商业运营阶段”。

这一判断基于坚实的运营数据:今年9月,新石器累计交付L4自动驾驶车辆突破1万台,成为全球首家破万台的L4级车队;截至目前,公司单月交付突破2000台;在青岛单城部署超1200台,协助其超越美国旧金山成为全球无人车部署最密集城市。

余恩源指出,无人配送的市场基础是“3万亿年运费开支、3000万辆车存量、一年1万亿行驶里程”的城配物流体系。此前,行业主要集中在计划性较强的快递场景,随着技术成熟带来成本下降与效率提升,除了快递以外,众多新场景正在持续涌现。

“赛道的宽广程度、规模比我们预想要大了很多。”余恩源坦言。这期间,新石器即通过突破即时物流和泛城配场景,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我们现在有一半以上的订单来自于快递行业以外,明年可能是70%-80%来自快递外场景,”余恩源透露,“那才是一个爆发式增长、指数级增长的市场。”

尽管规模已起,挑战依然存在。余恩源认为,当前最大的“卡点”是标准问题。“因为这个赛道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无人配送车完全不同于原来的乘用车或者商用车,它出生的时候就没有驾驶舱。到今天为止,关于无人车整个产品的归属和身份的定义,依然是空白。”此外,社会接受度也是重要因素。“老百姓对于无人车这样一个新事物融入他的生活,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比如说可能一个司机开车挡住了你的路,你可能最多抱怨一下,但是如果一个无人车挡了你的路,你可能第一时间发朋友圈。”

此外,路权成为规模扩张的实际制约。余恩源强调,路权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城市基础设施与运营标准的体现。他预期,未来大城市的无人车运营或将主要集中于“平峰和夜间”,以规避交通压力,实现“蚂蚁雄兵”式的默默运行。

从无图方案到“小B”市场,新石器何以跨越拐点

由此可见,行业探索还在继续,资本为何在此刻重注新石器?

余恩源将其归因于公司跨越了“从0到1”的验证阶段,率先实现L4自动驾驶在城市配送领域的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我们在今年提前了大概两个月,迈过了1万台车这个拐点,这是很多投资人选择我们的原因。”他总结新石器的核心壁垒在于三方面:激进的算法策略——从2021年即专注视觉算法路线;软硬结合能力——打造低成本、高质量产品并拥有自有制造体系;以及“AI+物流”的复合团队基因。

而上述提到的实现万台交付背后,新石器的无图自动驾驶方案成为破局关键。余恩源解释道:“无图技术第一带来的是运营方式的灵活变化。对高精地图的依赖,就意味着无人车最好只做计划性物流。”他举例说明,当客户需要新增配送路线时,“有图技术是一定要先采图、制图、交付的,所以这个限制了无人车的使用”。而无图技术使新石器成功完成市场破圈,“到滴滴送货这样的即时物流场景里去,或者到泛物流、泛城配场景,大量场景下需要车辆的复用、24小时跑不同的线路和点,甚至实时呼叫、实时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新石器在商业模式上也正主动从“大客户依赖”转向“分散化场景”。余恩源透露,目前每月两千台出货量中,一半已来自小B市场,“我们希望明年70%-80%来自小B市场”。这一转变背后,是对行业价值深挖的战略考量——在他看来,KA客户市场内卷激烈、天花板明显,而小B与大C市场才代表更广阔的降本需求和规模化未来。

与此同时,无人商用车的权责划分也一直为外界所关注。余恩源向中华网财经透露,在当前与京东、顺丰等头部企业的合作中,“权责都在新石器方面”。这一模式侧面反映出新石器与合作方之间并非简单的车辆买卖关系,而是深度绑定的运营协作,呼应了其“长期主义”的战略定位。

成本控制方面,余恩源表示:“我们现在算下来,新石器无人车跑一公里的成本差不多含电费应该是4毛多、5毛钱的样子,包含了硬件、运营、运维、电费、通信所有。”此外,车辆设计寿命达到8年,目标行驶里程30万-50万公里。

从“产品输出”到“体系落地”,无人车出海的中国方案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初定,出海成为新石器下一阶段的重要增长极。

本轮融资中,来自中东资本的身影引人注目。余恩源确认,新石器已在阿联酋获得“世界上第一张正式颁发的公开道路无人车牌照”,并与当地国企K2签约,计划至2026年底在阿联酋部署5000台无人车。

而出海不仅是市场拓展,更是技术模式的输出。余恩源分享了一个重要发现:“我在阿联酋的CES上,碰到了很多与自动驾驶领域相关的中国公司,比如说云服务商、电信运营商、通讯服务、定位服务。聊下来发现,国内高科技行业的创业环境太好了,我们从流量到算力到存储,所有东西都是一套成熟的体系,成本相对还低,但到了阿联酋才知道并没有这些。”

他透露,在阿联酋落地过程中,新石器几乎是“带着国内一套基础设施在出海”,从云服务、通信到地图、训练,形成整体解决方案。

“到了阿联酋,你要部署一套本地的训练服务器和推理服务器,要把模型传过去,同时保持与中国主线模型同步。”余恩源坦言,这对其全球化部署中的本地化合规与数据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海外没有参照物,咱们是最领先的,如果没有参照物的话,只能自己摸索着过河。”

而这其中,新石器的无图技术在出海过程中展现出独特价值。在国内,这一技术助力新石器从“计划性物流”破圈至“即时物流”,在海外则规避了高精地图采集的合规门槛,是实现“全球适配”的核心。

余恩源强调:“出海最大的意义就是海外所有国家对数据的合规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所以我如果到另一个国家大规模的采集高清地图的话,合规性是一个巨大的门槛,而且成本会很高。所以在海外部署最好的方案就是做无图化,避开了高清地图数据安全的问题。”

此外,面对行业可能出现的价格战,余恩源表现出迥异于寻常创业者的定力。他强调打造健康的价格体系与生态位,“让合作伙伴在这个生态位上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而非陷入低价竞争。在他看来,无人车并非简单的运输工具,而是涉及运输、装卸、搬运的复杂系统,需要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

随着融资到位、技术迭代与出海加速,无人配送赛道正进入新一轮竞速期。在余恩源的构想中,未来无人车将如“蚂蚁雄兵”般融入城市脉络,“未来你早上起来的时候,前一天订的货物已经默默地摆在那里了。”而在这个从技术demo走向规模商用的关键转折点上,新石器的探索不仅是企业自身的故事,更成为观测整个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的重要风向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相关内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