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hui

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拐杖 社区养老有多“潮”?

2025-11-16 09:19:19   央视新闻客户端

“刷脸”吃饭、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拐杖 社区养老有多“潮”?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3亿多,让老人们安享快乐幸福的晚年生活,是每一个家庭的愿望。“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完善城乡养老服务网络。

眼下,各地正在探索社区养老的新模式,让老人们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来看总台记者的一线见闻。

江苏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上午八点左右,当记者来到位于连云港市老城区的这个社区邻里中心,一场迎新年的文艺节目在紧锣密鼓地排练。

葵花社区里,60岁以上老人有1072名,占到了全部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而几年前,社区里甚至没有一个供老人活动的固定区域。

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拐杖 社区养老有多“潮”?

连云港海州区葵花社区居民尤新蓉:退休以后,在家不知道做什么,除了刷手机,在家柴米油盐做做饭,就没什么事做了。

葵花社区遇到的难题,在全国并不少见。面对养老需求旺盛和服务制度,把机构的专业照护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便捷享受助餐、助浴、助医等服务。经过实地调研后,葵花社区决定优化部分社区资源,建设一个老幼共托中心。

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拐杖 社区养老有多“潮”?

连云港海州区葵花社区党总支书记陈秋玲:正好我们幼儿园有一些闲置的空间,我们与幼儿园协商,将此处打造为老人和孩子共同活动的场所。改造费用是由爱心企业和政府各出一部分。

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拐杖 社区养老有多“潮”?

2024年6月,葵花社区老幼共托中心正式运营,1200多平方米用于2到6岁孩子们的活动场所,800多平方米被改造成供老人活动的区域。不仅有社区食堂,还有康养室、书法室、多功能室等,经常举行公益课堂和文艺活动。

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拐杖 社区养老有多“潮”?

连云港海州区葵花社区居民王庭兰:我天天在这儿吃饭,这边12块钱一荤两素,吃得很好。而且非常先进,“刷脸”就可以吃饭,米饭跟汤还都不要钱。

像这样的养老机构和设施,五年间,全国新增了7万多个,不仅如此,全国还新建了8.6万个老年助餐点,每天服务300多万老年人,近5000万老年人拿到了各类养老津贴补贴。

说起身边变化,老人们打开了话匣子。

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拐杖 社区养老有多“潮”?

连云港海州区葵花社区居民张波:我不光在这里活动,老年大学我经常去,唱歌、比赛、打篮球,这个对我来讲非常好,你看我身体很棒。

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拐杖 社区养老有多“潮”?

连云港海州区葵花社区居民尤新江苏打造15分钟生活圈,但其实对我们来说5分钟就足够了,医院、学校、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农贸市场,非常完善。

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拐杖 社区养老有多“潮”?

连云港海州区葵花社区党总支书记陈秋玲:社区还为辖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问民需,主要是收集老年人急难愁盼的问题,梳理给社区后逐一解决;问健康,全程健康监测他们的血压、血脂、血糖,让老人减轻上医院这个苦恼。

养老到享老

绘就“银发经济”新图景

不仅是硬件设施日渐完善,“十四五”时期,我国不断完善养老服务,壮大银发列车、医养结合等新业态。养老服务技能人才总量突破500万,满足老年人养老到享老的多样化需求。

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拐杖……这几天,葵花社区老幼共托中心引进了一批智慧康养新设备,老人们争先恐后尝试。

不仅是养老照护机器人,眼下,柔性可穿戴设备、大数据健康检测等新技术正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养老服务中。“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强公共设施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发展医育、医养结合服务。这让大家充满了期待。

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拐杖 社区养老有多“潮”?

连云港海州区葵花社区居民张骏“十五五”啊,我们这里头要信息化,要高科技。大数据时代,让我们社区做得更好。

连云港海州区葵花社区居民王庭兰:我期待将来机器人来照顾我们,使得那些年轻人有精力为国家建设去,不用为我们老年人操心了。

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拐杖 社区养老有多“潮”?

连云港市民政局副局长刘沛:在使用人工智能和现代化科技设备、引入专业性的社会组织、增强医养康养特色等方面积极尝试。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的水平和保障能力。

旺盛的需求,也催生了超万亿规模的银发经济大市场。“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要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如今,更多的专业人士正投身到这片蓝海。

外骨骼机器人、智能拐杖 社区养老有多“潮”?

连云港海州区葵花社区老幼共托中心负责人程菲菲:“十五五”期间,我们会有更多专业的养老护理员、保育员和营养师加入,去给老人做音乐疗愈、身体照护,还有心理疏导,把老人照顾得更好。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相关内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