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hui

2025,他们在中国感受2052

2025-11-20 09:48:07   北京网友说

近日,一场“全球南方Z世代看北京”的活动刷屏网络。来自巴西、老挝、墨西哥、越南等国的20位青年博主,受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的邀请,走进北京——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看见一个真实、立体、动人的中国。

年轻人的镜头里,记录下了“歪果仁”眼中的“哇噻中国”。

在利亚德科技体验中心,墨西哥博主进入元宇宙仓的瞬间,竟情不自禁地伸手去“触摸”眼前的虚拟场景。“太不可思议了!”他连连惊叹,“连花瓣的纹理都清晰可见,简直分不清这是现实还是虚拟。”这有意思的瞬间,被同行的越南博主记录了下来,她的Vlog在海外平台收获了不少播放量。

不远处的AI动作捕捉区,来自危地马拉的博主和同伴正兴致勃勃的互动;而在海淀“AI原点社区”,巴西籍博主一边享受自适应机器人的按摩,一边品尝茶饮机器人制作的咖啡……体验结束后,大家纷纷反馈:在这里,感觉自己提前走进了未来。

北京的创新之路,早有迹可循。

最初中关村,只是一条普通的街道。上世纪80年代,一批科技人员、教授和工程师走出象牙塔,到街上蹬起三轮车,车上装着电脑、存储器、集成电路……那会儿他们没有想到,这些电脑配件,日后会成为“中国硅谷”的基石;当陈春先在中关村创办中国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时,他或许也没料到,从“两通两海”到独角兽集群如春笋般崛起,北京一步步打破曾经的“技术霸权”,做起了勇立潮头的“破浪者”。

这里最宝贵的不是某家企业,而是完整的创新生态。

2024年,中关村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8万家、上市企业532家、独角兽企业93家。同时,

积极布局了合成生物、具身智能机器人、氢能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成立了全国首个量子科技孵化器、具身智能产业园、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这片曾经的电子一条街,已成长为总收入超9万亿元的“高科技产业集群”(数据截至2024年)。

2025,他们在中国感受2052

图源:北京新闻公众号

曾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保驾护航的利亚德8K超高清技术,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智造”。如今,这项技术已走向世界,出口至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占率稳居全球LED显示第一;与此同时,中关村论坛也完成了自身的升级蜕变,已从“中国科技界的盛会”升级为“全球科技治理的对话平台”,吸引着越来越多国际目光。

一组排名,勾勒出了北京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置:全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第一,全球科技集群排名第三。从“技术输入”到“规则输出”,北京正以扎实的创新实力,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的新格局。

“我们生活在2025年,中国生活在2052年。”埃及网红博主在他的视频中分享道。在中国,在北京,科技不是实验室里的冰冷参数,是能触摸得着的烟火。

不只是科技:北京给世界的,是“非西方”的发展答案。

对于“全球南方”国家而言,北京的魅力远不止于科技与经济,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非西方中心”的发展范式,是“以文明平等为底色,以共同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路径。

当全球青年在这里体验技术为人服务、文化彼此滋养、合作互惠共赢后,他们带回的不是“中国模式”的复刻,而是“我们还可以这样走”的信心。

从“技术输入”到“规则定义”,从“跟跑者”到“领跑者”,北京用科技的热、文化的暖,向全球南方国家证明:我们有能力书写属于自己的答案,这答案,叫“创新发展、共同发展”。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相关内容

热点新闻